实施“3995”行动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
为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,我市日前发布《高质量推进“3995”乡村产业振兴行动方案》,通过“3”区高地、“9”大产业、“9”大工程、“5”大保障,全力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,从而构建有慈溪特色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,奋力打造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慈溪样板。
高质量实施“3995”乡村产业振兴行动,即聚焦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引领区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、未来农业科创先行区“3”区高地,培育壮大种植业、养殖业、加工业、乡愁产业等“9”大产业,实施平台构筑、主体培育、绿色发展、产业融合等“9”大工程,夯实投入、土地、基础、服务、组织“5”大保障。力争到2025年,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,乡村产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,农业增加值年增长率稳定在2%以上。
科技引领,打造“3”区高地。围绕“一控二减三基本”目标,持续推进源头减量、末端减排,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,形成主体小循环、区域中循环、市域大循环,走出一条产出高效、产品安全、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的农业绿色发展之路;围绕农业大花园建设目标,立足“农业+”,努力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,在融合发展中做大文章,打造成长三角休闲农业重要目的地,创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;围绕高效化、生态化、优质化、数字化、品牌化、功能化未来农业目标,加快实施正大农业硅谷等项目,抢占农业科技革命制高点,创树全国乡村振兴研讨品牌。
立足优势,培育“9”大产业。稳定发展粮食产业,增强特色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,提升五大水果主导产业的品牌优势和产品品质,建设浙麦冬、浙贝母、铁皮石斛、三叶青等特色中药材基地。坚持标准化、绿色化、规模化、循环化、数字化、基地化“六化”引领,抓好生猪增产保供,优化特色产业结构,推进畜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实现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达98%以上,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5%;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,建成覆盖市、镇(街道)、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点,组织实施新时代美丽乡村“12113”工程,开发立足乡土社会、富有地域特色、蕴含民俗文化、承载田园记忆的乡愁产业。
实施“9”大工程。巩固提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,加快建设坎墩大学生农创园,以特色强镇创建为抓手,构建“一区多园”的平台格局,深化实施龙头企业壮大、家庭农场提升等四大行动,开展农业领军型人才培育,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;大力发展新模式新业态,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,加快“三品一标”认证,实施农业品牌体系建设“1821”行动;以数字乡村试点县创建为引领,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三农融合,加大产学研合作,推进“机器换人”行动,着力提高主导产业机械化、装备化水平;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,探索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制度和有偿退出机制;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,引导青年回乡,推进现代农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。
强化“5”大保障。健全“三农”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,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力度,确保“三农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、总量持续增加;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体系,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,盘活闲置集体建设用地;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粮功区提标改造,全面深化“三级路长制”,争创省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市;强化金融服务,加大金融支农力度,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不断优化服务体验,提升服务效率;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、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。
- 上一篇:抢抓新机遇 塑造新优势 奋力书写慈溪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/11/6
- 下一篇:互联网公益助力山海扶贫 2020/9/30